做未来学校和国际化学校的引领者
To be the leader of
future schools and international schools

2021.12.07

《金育良言》首播!早恋引发了抑郁症,00后为何心理问题频发?

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又美好的旅程。从新生命萌芽起,父母们即升级了他们的人生。面对生命成长每一阶段的挑战,父母们必须持续学习、自我成长,勇于打破陈规、与时俱进,重新懂得爱与付出,理解和感受幸福。


《金育良言》栏目将采访教育学、心理学、艺术、科学等行业专家及学者,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栏目将采撷各位专家在访谈中的“金育良言”,为父母亲们不定期派送育儿锦囊,探讨教育真理。


《金育良言》栏目的首播嘉宾是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拥有8年青少年心理临床经验的国家资深心理咨询师张喜悦。在多年的从业当中,她接手并治疗了大量案例,目睹了许多家长的教育误区。


本期《金育良言》中,张喜悦将结合真实案例为广大父母解剖青少年健全人格养成的“密码”。





一个由早恋引发的抑郁症案例

00后心理问题频发

在7到8年的从业时间里,我看到了大量的案例,其实也反映了社会上一些现象。现代青少年都经历着多方面的压力和焦虑。在他们的心理没有被关注到的时候,就会导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厌食症或暴食症、甚至是自杀自残的发生。


有一个社交的案例。一个正在上初二的女孩,非常喜欢班上一个男生。女孩的妈妈告诉这个女孩,你不要谈恋爱,并且主动追求是“不要脸”的。这个女孩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作为一个青少年,这个女孩各方面都在发育,青春的欲望是很正常的,然而女孩遭到了妈妈的贬低,自尊心受损,导致在家休学。女孩因为不去上学,精神特别地压抑,因此患上重度的抑郁症,每天晚上只能靠吃药入睡。


这个时候女孩找到了我。我才知道,她没办法去表达对这个男生的爱,也不善于表达,加上女孩从小是回避型的性格,觉得表达出来是一种羞耻,再加上妈妈对她的要求非常严格,她根本没办法去面对情境、面对男生,因此非常地痛苦。


女孩跟我在一起沟通的时候,哭了N多次。我也发现这个孩子其实并不会社交,她在学校里实际上是没有好朋友的,仅有的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闺蜜,上初中之后都没办法再联系,所以这个孩子没办法跟任何人倾诉,家里的环境也不允许她倾诉,所以她的症状越来越明显。


在我这,我会教她如何社交,如何表达对这个男生的喜欢,鼓励她,支持她。经过了2~3个月的心理咨询,在第三个月的时候,她主动去跟这个男生表达了喜欢,没想到男孩也表达喜欢她。这个女孩突然觉得自己是有希望的,觉得这个男生给了她无限的期待,这个男生可能就是她活着的一个理由。无论什么样的原因,在青少年时期对异性的喜欢是没有错的,这个女孩因为男生愿意接纳她,也很喜欢她,最终在今年的10月份回到了校园。


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

超乎父母的想象


在孩子的成长中,家庭氛围,尤其是夫妻关系是否和谐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和人格发展。


孩子是很害怕父母分开的,分开意味着小时候的他这时是不能存活的,他会有遗弃感,会非常害怕。家长可能在处理家庭问题时把孩子拉进去,或用这个孩子作借口挡一些事情,这些都是对孩子不公平的。


我们会发现很多家庭有变故时,例如父母在没有很好地协商下离婚了,非常伤害孩子,孩子内在会充满无限恐惧,对生活是没有信心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母亲有很多创伤,在生完孩子之后得过抑郁症但是她没有发现、觉察到。在孩子小的时候,她会无意中将这些坏情绪传递给孩子。孩子接受到的坏情绪,也会内化成孩子的东西。


抓住0-3岁关键期

塑造孩子安全型的依恋模式

实际上,孩子青春期出现的心理问题,很多可以追溯到幼儿时期,尤其0~3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应该做好引导。


0到1岁的时候,父母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建立安全感。尤其是母亲要实时在孩子身边,跟孩子有很充分的对话,例如说宝宝你现在哭了是饿了吗?虽然他不能说话,但是他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我们给了他一个母亲时刻都在身边的氛围,这是安全感的建立。


1到3岁的时候,我们需要建立依恋关系。依恋模式有三种:安全型的依恋模式、回避性的依恋模式、焦虑型的依恋模式。如果一个母亲在婴儿需要的时候随时随地出现,这个孩子将建立安全型的依恋模式。他会相信世界,相信身边的人,也会保留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


当回避性的依恋模式形成的时候,孩子不会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而是躲在一个角落里面自己攻击自己,今后抑郁症的倾向就会比较大。如果形成焦虑性的依恋模式,孩子会有攻击性行为,他会觉得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对他是有害的,甚至没有被别人伤害前,他就先伤害别人。


给孩子情感的滋养和无条件的爱

父母是一份不需要经过培训就上岗的“工作”,在育儿过程中存在非常多盲区和误区。


首先,你要意识到你是父母。从单身变成父母,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人的角色是没有转换过来的。父母角色在心理上的定义,不是给予孩子吃的用的,真正的父母其实应该给予孩子情感滋养、无条件的爱,也就是说我们在养育孩子时不带任何威胁。


第二个是家庭创伤的处理。比如父母离异、父母过世怎么办?我建议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询师,让专业人员去给孩子处理哀伤、创伤,这个过程对孩子成长也有很大帮助。


第三个是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业问题很多父母会觉得我的孩子一定要考上好学校才是有用的,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能够完成很多你想象不到的工作,他内心的弹性很大,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孩子不是学霸,也可以完成很多工作,甚至承担社会上许多人不能胜任的工作,比如说飞行员就不一定是学霸,对吧?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孩子有他的优势,我们要相信他身上是有力量和资源的。


站在儿童视角考虑问题

作为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引导孩子健康的人格发展最重要的是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儿童视角去看待问题。家长需要实时进步,勇于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


例如我们很多家长在教导孩子的时候,会用指责性和命令性的语言。孩子的高度和我们比是不够的,我们首先要蹲下身子,告诉宝宝:宝宝你在说什么,你可以多重复一下吗?我妈妈刚才可能听的不清晰,可能现在你需要我的帮助等。这就是用儿童的方法去跟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


第二点就是要共情。你有共情能力,孩子就会有共情能力,你没有共情能力,孩子肯定也没有共情能力。


比方说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你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又这样,你怎么总是摔跤呢?我们需要共情,你需要说的是宝宝你摔倒了,你一定很疼这句话就是共情,因为他确实很疼。


你的共情也将内化成孩子的共情。他以后一定会关照身边的朋友,社交能力好的孩子的共情能力都很强。


第三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家长需要有认知能力,和孩子共同成长,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父母并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在学校学了什么,你只知道问他要成绩,但是你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有多么艰难吗?


孩子玩的游戏是什么,孩子对游戏里面角色有哪些反馈?你会责备孩子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你的分数怎么这么差?你为什么总是玩游戏?但是你也没有从第三方去看待这个问题,游戏的资源在哪里?孩子为什么喜欢这个游戏?喜欢这个游戏哪些角色?在这个游戏当中孩子可以得到什么?然而,这些东西你都不知道,你怎么和孩子对话,你也走进不了这个孩子的内心。孩子因此也对你是没有信任的。


站在儿童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孩子才能够身心健康,才能够在当下活得有幸福感,才能够抵抗学习和生活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