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4.0时代的到来,“未来学校”成为教育研究热词,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学校变革和育人模式变革已然开启。
12月20日上午,由南京市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中国科学院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主办,南京金地未来学校承办的“跨界会聚办学,共育领军人才——面向未来的国际领军人才育人模式”研讨会在南京金地未来学校举行。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杨国强,南京市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郑武,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处长黎堂斌,南京市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周桂松,以及来自北京、南京、重庆和义乌的学校代表、专家学者相聚在南京“最近的未来”、打造江苏创新策源地的江北新区,站在一所通过“跨界改变教育”、创新办学模式的未来学校里,共同探讨教育面向未来培育人才的话题。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要聚焦核心素养培育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需求的发展。”在《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报告中,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高屋建瓴地向在座教育工作者解读了国家最新教育改革方针政策。
他指出育人方式改革是新时期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优质的教育要立足优质的育人实践和培育优秀的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要构建全面培养体系,更要聚焦核心素养培育,因此课程的综合性增强,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和教育方式优化尤为重要。
王湛表示,面向未来的国际领军人才不仅要德育为先,更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这要求学校在教育过程中需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育人改革和教育创新的落实可以从四个方面推动,他说,首先要凝聚共识,深刻领会育人方式改革顶层设计的理念、任务和要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力,必须减负增效的基础上,构建和完善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同时,让新技术有机融入新的教学方式,为真实情境创设,教学空间的拓展和时间的解放,课程内容的综合,做中学自主、合作、体验式、探究式学习为减负提供技术支持。
科教融合创新办学
跨界协同共育未来人才
可以看见,世界范围内众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开展建设未来学校的实践,探索未来教育模式的创新。透过世界范围内未来学校的建设趋势,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杨国强分享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将高等教育贯通基础教育,跨界协同共同培育未来人才的前沿实践。
杨国强认为:“如今,智能化数字时代已然到来,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作为向未来社会供给人才的教育行业,我们这一代教育人无疑将站在时代最前沿,直面变革之下的挑战与机遇。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跨界多方合作,才能让我们引领自我、带领学生,去匹配未来时代的教育新需求。”
因此,中国科学院大学多年来坚定推进科教融合,不断创新办学体制,在培养高素质人才道路上取得重大成果。
跨界改变教育
多方合作,才能匹配未来时代的教育新需求
“发展面向未来的教育,解决共同的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南京市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周桂松表示,作为新区民生保障和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江北新区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以探索特色鲜明的模式为切入点,以国际视野和开放眼光推进学校国际化,致力于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办学实践。
他乐见像南京金地未来学校这样的以创新为基因、以未来教育为使命、以跨界办学为特色的标杆国际化学校,以行业引领者的姿态在江北新区起步,同时,他期待本次研讨会能给新区教育改革带来的全新思路,引领未来教育的创新体系。
提倡个性教育
教师要学会欣赏有些调皮和难以管教的学生
“如果硬要以鱼儿爬树的本领来评估它的能力,那么它这辈子都会觉得自己是条蠢鱼。”研讨会上,英国皇家文法学校派驻南京金地未来学校校长、原英国惠灵顿公学学术校长Matthew Ford以爱因斯坦为例,畅谈了个性化教育对于未来人才培养的意义。
他认为教育者不应该要求学生适应学校模式,而应该有足够灵活的课程去适应每个学生的需求。讲述了在南京金地未来学校是如何在课堂之外培养学生的学习力、领导力、协作力、团队合作技能、沟通技能和组织技能等。
“在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学会欣赏有些调皮和难以管教的学生。好的教师能够清晰沟通,体恤学生,同时保持耐心,充满友善。”Matthew Ford认为,在一个相较于传统课堂不那么死板和正式的环境里,学生更容易展露个性。我们为学生提供越多机会,他们就越有可能展露个性,闪耀光芒。
从育分到育人
学校要激发、唤醒学生的潜能
以重庆十一中的课程实践探索为例,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附属科技中学校长钟进友展示了当代教育人凝聚育人合力,推进育人方式的变革探索实践。
“我们学校的课程体系分为学校课程、校本课程和拓展课程三种,学校提供了60多门选修课供全体学生自主选择,针对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还有六大类20余门拓展课程。因此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他的课程,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钟校长深有感触地说,人脑的潜能是无限的,学校就是要激发、唤醒学生的潜能。学校实现了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又反哺了分数,这两者其实是不矛盾的。
怎么才能实现学生的低进高出呢?学校从三个方面着手,唤醒学生的潜能:第一,坚定目标和信心,改变学生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第二,培养积极的心理和学习状态,阳光和充满激情的学校氛围更有利于潜能的激发;第三,培养学生的顽强的意志,如果学生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肯定是走不远的。
培养全球胜任力,一个都不能少
未来教育在南京江北新区的本土化实践
南京金地未来学校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梁经伟,分享了南京金地未来学校在“未来国际领军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教育体系”的构建上做出的创新改革。
他说,当今的“全球胜任力”培养不再是精英教育模式,而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全民全纳教育模式和终身学习模式,我们要让未来教育新模式要成为学生终身成长源动力。
因此,南京金地未来学校以“跨界教育”打造多元的学习主场,搭建营养人生、书院制寄宿、个人素质银行账户等教育服务体系,并且通过九大中心系列空间体系和课程载体氛围和多元师资梦之队让学生真正对话国际,连接未来。
在研讨会上,南京金地未来学生发展体系和未来课程体系也首次亮相,梁经伟分享了以学生为中心搭建的“未来人才能力模型”以及“全维度构建的面向未来的国际领军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教育体系”。其中,6大分析工具精准定位学生画像与个性化需求,导师定制成长方案,全生涯增值性评价可以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方向。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人才之兴在于教育。面向未来社会供给人才的教育行业,必然直面变革之下的挑战与机遇,因此需要社会各界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跨界多方合作,去匹配未来时代的教育新需求。
我们期待本次研讨会能够为所有教育人,以及关注教育行业前沿发展的人,带来对于我国未来教育的思索与启发,为开创教育改革育人新模式贡献智慧。